下过夜雨的早晨,潮湿中夹杂着浓浓的热,热浪把青草、泥土、雨水、沥青路被晒烫又被暴雨冲刷过的味道,还有人身上的汗味混合在一起,形成了大暑的味道。
太阳很快就出来和人们见面了,金灿灿的阳光铺满大地,树荫下的蝉鸣此起彼伏,好像要和同伴们比个高低才罢休。
夏天的风,估计是在来的路上打了个盹儿,不然那路两旁那翠绿且茂密的银杏树叶,怎么会一动不动。
每年的中伏前后,便是大暑。
在二十四节气中,大暑,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。古人将这段时日的气候特征描述为: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
大暑时节,不仅气温高热,而且还很潮湿因为这时候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。
有谚语说:“东闪无半滴,西闪走不及”,意思是在夏天午后,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,雨不会下到这里,若闪电在西方,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,要想躲避都来不及。
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“西北雨”,并形容“西北雨,落过无车路。”“夏雨隔田埂”及“夏雨隔牛背”等,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。
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,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:“东边晴天西边雨,道是无晴还有晴。”
民间也有俗语这样描述这段时节的气候:大暑小暑,上蒸下煮。
正是这样的气候,所以 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进入我们的身体,耗费心神,尤其老人、儿童、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,而导致疰夏、中暑等病。
所以要格外注意养心神、防中暑。
首先,养心神除了直接喝药,在日常中其实有很多途径,比如说这些:
一、音乐养心
在我国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中,徵音对应我们的心,所以常听这类音乐有助于养心调神,推荐一首夏季我经常听的《紫竹调》,尤其在晚上心烦,睡不着的时候,听,挺不错的。
二、书法养心
写书法关键在于静心,全神贯注你手中的笔,所行之处,还能传达出你当时的心境,如果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顺心,很烦躁的时候,不妨练一练书法,静心的同时还能美化你的字体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防中暑
中暑在夏季,尤其是大暑时节是时常发生的事,很多人都知道藿香正气是解暑良药,也会随身携带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中暑分阳暑和阴暑,而藿香正气只能解阴暑,对中了阳暑是没有效果的。
阳暑,就是在太阳下暴晒,流了太多汗,伤着阴了导致的,而藿香正气是祛湿的药,只会增加体液消耗。这种情况首先要及时补充水分,然后用白虎汤或者十滴水进行治疗。
阴暑则是因寒湿所致,比如天气太热,你吹了一晚上空调或者去顶楼睡了一觉吹了风,第二天有各种类似感冒的症状,这叫阴暑,简单说就是在暑天受了寒,这个时候藿香正气就能治疗了。
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,比如苦瓜、绿豆、莲子、冬瓜等,但不可多食,体质本身就比较虚寒的人就更要少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