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至真堂资讯 > 中医养生

多吃糖就会得糖尿病吗?血糖控制好的热是怎么做的?

来源:至真堂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7-26     浏览次数:107次

生活中经常会出现“糖尿病”这个词。

因为它的疾病名称带有“糖”,我们往往就会代入自己的情况陷入一些片面的观点:

体检时候医生说我血糖有点高,我难道得了糖尿病吗?

我平时很喜欢吃甜的,会不会得糖尿病呀?

经常吃米饭,螺蛳粉这样的热量炸弹主食,会不会得糖尿病啊?

……

其实,这种情况,先科学了解,再做判断。

如有不适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而不是自己瞎捉摸。




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?




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,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,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。

其主要特点是血糖增高,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,即“三多一少”症状。

确诊糖尿病还包括一些诊断指标,如空腹血糖≥7.0mmol/L。

或者葡萄糖负荷实验两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或者随机血糖≥11.1mmol/L。

‼ 需要注意的是,应激状态如感染或创伤可能导致暂时性血糖升高。

因此需要等应激消除后重新测定血糖来确认糖代谢状态。




多吃糖就会得糖尿病吗?




答案是不一定。

因为糖尿病是多因素的结果,和人体的遗传因素、缺乏锻炼、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都相关。

在正常情况下,糖分的摄入并不会直接导致胰岛的功能紊乱,偶尔多吃一次糖,人体会进行调整。

但是长期大量地过食主食,如米饭、馒头、面条,并缺乏运动,有可能导致血糖异常升高,诱发糖尿病的发生。

但是现在很多人,尤其是上班族,经常饮食不规律。

工作时点外卖不看配料表只看价格,宅在家左手快乐肥宅水,右手薯片,晚饭还是螺蛳粉……简直就是“大糖盛世”既视感。





辨证中医思维




糖尿病在中医上并没有这个病症名,其临床表现在《黄帝内经·奇病论》中有记录,名为消渴

中医认为的消渴,可以概括为上消、中消和下消。

其中上消为肺热伤津、口渴多饮;中消为胃火炙盛、消谷善饥;下消则为肾不摄水、小便频数。概括起来就是“多饮多食多尿”。

这三个症状其实是对应——肺燥、胃热和肾虚

这就好比五脏六腑都在被火烤着,而肾阳不足导致肾水不能及时灭火。

人体就会总觉得口渴,喝再多水还是觉得渴。

加上胃热,吃得多,吃得好,脾吸收转化的精微物质却得不到肾的封藏。

就会游离在尿液和血液中,最终沦为走肾的尿液的一部分,精气就这么白白流失了。




控制血糖5步走




① 健康饮食

根据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,建议选择低糖、低脂、高纤维的食物,控制热量摄入。

要戒烟酒,避免过量的糖分和加工食品。

② 积极运动

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步走、游泳或骑自行车。

③ 科学减重

超重或肥胖者3-6个月减重5-10%。

④ 规律监测

定期检测血糖水平,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。

⑤ 定期检查

每年到医院做一次检查,包括空腹血糖、糖耐量实验及糖化血红蛋白等。

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,3到6个月以后,仍然不能把体重和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,就要考虑一定的药物干预。


备注:这里的建议比较适合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(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个过渡状态,包括空腹血糖受损(6.1≤空腹血糖7.0mmol/L,糖耐量2小时<7.8)和或糖耐量异常(空腹血糖<7.0mmol/L,7.8≤糖耐量2小时<11.1))。

因为这类人退一步是正常人,进一步发展就是糖尿病,所以这个时期非常宝贵。

医学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