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至真堂资讯 > 中医养生

一到变温就感冒,怎么才能提高身体免疫力?

来源:至真堂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03     浏览次数:85次

最近天气像坐过山车,昨天还阳光明媚,今天就冷风呼啸。


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,对不少人来说,简直是感冒的 “高发期”。


早晨出门,要是穿少了,冷风一吹,鼻子就开始不舒服,喷嚏一个接一个。


在办公室,空调温度没调好,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,没一会儿就感觉嗓子干痒,接着就开始咳嗽。


到了晚上睡觉,踢开被子,第二天肯定头疼脑热。


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,一到变温就感冒,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响,真的太苦恼了!





而造成这一切的“罪魁祸首”就是外邪,尤其是风邪。


天气一变,风邪就会带着它的“好兄弟”寒邪、热邪、湿邪一起搞事。


风寒感冒:风邪+寒邪,表现就是怕冷、打喷嚏、流清鼻涕。

风热感冒:风邪+热邪,表现就是喉咙痛、黄鼻涕、发烧。

暑湿感冒:风邪+湿邪,表现就是头重脚轻、浑身乏力、胃口差。


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同样是变温,有的人感冒,有的人却没事?


为什么别人穿短袖我裹毛毯?为什么别人吹空调我披毯子?


答案很简单——正气不足!





中医说的“正气”,其实就是你的免疫力


正气足的人,外邪来了也能“正面刚”;


正气不足的人,外邪一来就“缴械投降”。
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


这里的正气,涵盖了人体的生理功能、自我调节能力、适应环境能力、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,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根本。


当人体正气充足时,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,外敌难以入侵,疾病自然不易发生;


反之,若正气不足,就如同堡垒出现了漏洞,邪气便有机可乘,感冒、咳嗽等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。





正气不足的表现


动不动就感冒,天气一变就中招。

容易疲劳,干啥都没劲儿。

手脚冰凉,怕冷怕风。

胃口差,消化不好。


如果你中了以上任意一条,那你的正气可能已经“告急”了!

面对变温就感冒的困扰,中医就有很多好方法,从生活起居到中药调理,多管齐下,帮你增强身体免疫力,轻松应对多变天气。


生活起居,顺应自然


中医强调顺应自然,生活起居的规律对提高免疫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作息方面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
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有:“阳气尽则卧,阴气尽则寤。”


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间,此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,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。而长期熬夜会损伤阳气,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

所以,尽量每天早睡早起,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。





药膳滋养,吃出健康


除了睡眠,通过饮食调理也能有效提高免疫力。


药膳就是将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,既能享受美食,又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

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道美味药膳,尤其适合气血不足、免疫力低下的人。


党参红枣炖排骨:


准备党参15克、红枣10颗、排骨300克。

将排骨洗净切块,焯水备用;党参、红枣洗净。

把所有食材放入炖盅,加适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- 2 小时,最后加盐调味即可。

党参能补中益气、健脾益肺;红枣可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;排骨富含蛋白质和钙质。


这道汤既能补气养血,还可增强免疫力。





中药调理,固本培元


中药在调理身体、增强免疫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。


黄芪就是一味常用的提升免疫力的中药。它能补气固表,增强人体的卫气,抵御外邪入侵。

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说:“黄芪,能补气,兼能升气,善治胸中大气(即宗气)下陷。” 


用黄芪泡水喝,或者与鸡肉、排骨等一起炖汤,能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。


不过,黄芪性微温,体质偏热、容易上火的人要慎用。





另外中医讲究辩证施治,标本兼治,因人而异,对于不同患者施以不同治疗,对于不同症状施以不同处理。在选择中药调理时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。

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;笑口常开,百病难缠!"


从今天起,让我们把身体养成"人间小太阳",让感冒病毒见了你都得说声"瑞思拜"!